第421章 北伐五里

大罗罗 / 著投票加入书签

书迷楼 www.shumi.la,最快更新抢救大明朝最新章节!

    朱慈烺大军的出动,竟然和他在大朝会上说的一样快。北方的战局似乎危急到了极点,已经容不得朱慈烺和崇祯在南京多呆一日了。大朝会次日,崇祯皇帝就在朱慈烺的催促下,就带着十个爱妃离开了南京皇城,打着御驾亲征的旗号渡江北上......北上了五里!

    对!就是五里!

    朱慈烺和崇祯皇帝在南京的龙江关码头一块儿登上一艘蜈蚣船,到了江北码头,上岸后骑马向北走了五里,就到了崇祯皇帝御驾亲征的目的地——江北大营。

    所谓的江北大营,其实就是一座大型棱堡。位于应天府下属的江浦县境内,和南京城隔江相望。城堡距离长江北岸码头仅仅只有五里地儿——都在红夷大炮的火力覆盖范围内!

    这座棱堡是南京阉党之乱后,朱慈烺下令兴建的。也是简易棱堡的规格,不算八个突出的铳台,城池的周长达到了3000步。城墙以圆木、泥土和沙包堆砌而成,外墙也呈斜面,高约一丈二尺。内部的空间很大,大约有一个多点平方公里。被分割成了宫城、校场、营房、库房、官舍等五个区域。

    早在朱慈烺保着崇祯皇帝抵达前,原本驻扎在南京城内的15团模范军和10个没有“模范化”的普通步兵团,就已经悄悄渡江,进驻了江北大营。

    也就是说,在江北大营等候崇祯、朱慈烺父子的兵马多达60000之众,将整个江北大营塞得满满当当的......

    当朱慈烺和崇祯在少量侍卫和净军的保护下抵达江北大营外的时候,60000大军早就已经展开了一个个都团方阵,等候检阅了。

    “大明太祖高皇帝再世......战无不胜!”

    “大明太祖高皇帝再世......战无不胜!”

    震耳欲聋的口号声响了起来,从江北大营,一直卷到了长江之畔。

    江边码头上还有数十艘水师战船和数千水兵,战船都靠岸停泊着,下了锚链,水兵们都在船舷一侧列队,听见这欢呼之声,也都张开喉咙,山呼万岁。

    和朱慈烺一起抵达的崇祯皇帝也被眼前的大军给惊得有点发呆。

    他仔细打量着沿着宽阔的浦口官道展开队列的士兵,一队队、一列列,全都展现出了集群雄壮的阵容。

    队伍极为严整!横看一条线,竖看一条线,斜看......还是一条笔直的线条!

    “997”和末位裁汰法看来是有效的,在军官们发了疯一样的督促下,克难新军步兵的阵列、行军和纪律终于过关了!

    列阵、行军和纪律是克难新军步兵的主要训练科目——朱慈烺当然知道个人勇武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小。管他满洲第几勇士,在斑鸠脚火铳跟前,都是一堆烂肉。

    在未来的二百年中,步兵主要是靠装备(燧发枪、线膛枪)、纪律和阵型,以及同炮兵、骑兵的协同去战胜敌人的。

    所以在过去的一年时间中,克难新军训练的重点,一直都是纪律、队形和体能。

    至于战斗技巧,当然也得练,但是占比并不高,而且非常强调专精——也就是士兵要精通各自所在兵种的战斗技巧,并不需要全能。

    而如何让克难新军的十几万将士拥有合适的装备,则让朱慈烺在过去一年中伤透了脑筋。

    他很清楚,造成明军战斗力衰败的一个重要原因,就是装备水平低劣!

    在明末时期的官军当中,除了少数家丁能有一身好甲,几样趁手的兵刃,大部分的士兵顶多有一身烂甲,有几件粗制滥造的兵器。根本比不了八旗汉军,更别说装备更加精良的八旗真满洲了。

    而造成明军武器装备低劣的主要原因,首先当然是没钱。

    其次则是明军的军工系统完全朽烂。而到了朱慈烺这个抚军太子完全执政后,连完全朽烂的军工体系都已经不存在了。

    无论是工部管辖的军器局,还是内府管辖的兵仗局,又或者是各边镇自办的军工(卫所理论上也有军工),都没有整体跟随南迁,只有少数的工匠追随——这是很自然的事情,工匠们又没得什么好处,凭什么就跟随朱慈烺?朱慈烺带到南京的那些“义从工匠”,都是从天津卫拉来的,因为在两次天津卫之战中吃够了流寇的苦痛才愿意跟随的。

    靠着这些工匠,朱慈烺也只能勉强把南京造炮局和南京火铳局支撑起来。不过这两局的规模很小,产量有限,产品也非常单一。根本不足以支撑十几万大军所需。

    不得已之下,朱慈烺只好采取了一个在后世看来简直发疯一样的军械采购模式——承包采购!

    也就是由大元帅府制定出各兵种所需器械的形制规格,然后下发(图纸、规格要求和制作方法)给各团、营官长,再把所需要的经费也发给他们,由他们自行采购。

    同时,拿到经费的团长、营长们也必须为器械的质量负责!

    而器械准备情况,也列入了末位裁汰考核科目当中!

    当然了,并不是所有的采购都会下放。比如火铳、火炮、火药这一类在南京附近没有形成大量供应的器械,就会由大元帅府负责采购——采购是通过十大皇商和葡萄牙商人洛佩斯进行的,大元帅府会向他们招标,然后签订采购合同,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。

    但是大元帅府并不负责验收,火铳、火炮、火药的验收,仍然由使用它们的团营军官们负责。大元帅府则会派人对相关的团营进行检查,检查的结果,同样列入末位裁汰考核......

    而在所有下放采购权的装具器械当中,最要紧的就是甲胄了。

    对于甲胄采购,大元帅府定了三种规格,一是拼接半身板甲——这种板甲又称板条甲,就是将条状的铁片铆接在一起,做成板甲的样子。在欧洲早就没人这么干了,他们有水力锻锤,很容易可以打出整块的甲片。

    但是在东亚这里,大家没有这个条件,就只能凑合着用板条甲了,隔壁日本的战国末期常见的板扎胴就是这种板条甲。

    而朱慈烺的大元帅府提出的拼接半身板甲的规格,可比日本的板扎胴坚固多了。

    这是因为大明这边由有一个十七世纪的东方冶铁中心佛山,可以大量生产出用来拼接板甲的条状铁片!

    南直隶这边的铁匠只需要将这些条状铁片铆接起来,就能做出半身板甲的主要部分了。

    第二种甲胄规格是拼接胸甲,就是半幅拼接半身板甲,只有正面部分,没有背后部分。这么个“偷工减料”不是为了省钱,而是为了减轻重量。

    拼接胸甲是给轻骑兵用的。一副胸甲,一顶八瓣铁皮帽,一副护臂甲,一副拼接板条裙甲,就构成了明军轻骑兵的甲胄,总重也就十几斤。

    第三种甲胄规格则是布面铁甲,就是把铁片铆在步衣的内里,从外面看就是一件布满铁钉屁股的步甲。这是明军最常用的甲胄,防护能力也不比拼接半身板甲弱,价格其实也差不多,缺点就是比较重......只是东南一带比较容易得到铁片,而不易得到铁板条,所以朱慈烺就把布面铁甲也列入了甲胄规格当中。

    至于买什么样的甲,除了轻骑兵营之外,都可以自行决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