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三十五章 齐天大圣

想见江南 / 著投票加入书签

书迷楼 www.shumi.la,最快更新红色王座最新章节!

    哪知道老书记就问了句“你说这家伙这会儿还在食堂大吃而喝?”,待陆振宇给了确切的答案后,老书记竟丢下句“只让你看顾,没让你给他当保姆,管好你自己就成”,不待陆振宇回话,先把电话撂了。

    那威严富态的中年人搁下茶杯,笑道:“怎么着,我像是听到薛向那猴子的名字了,难不成他又在德江搅风搅雨?”

    清癯中年人哈哈一笑,道:“看你这话问的,好像这猴子在哪儿地安生过?在江汉,辽东时,我就不说了,那是闹腾得全国瞩目。单说,这小猴子在明珠那一阵儿折腾啊,我这头发险些没折腾白了。”

    话至此处,这清癯中年人的身份不言自明,正是明珠市委前党群书记、如今的辽东省委书记陈道林。

    而那位陆振宇陆专员,二十年前,正是这位陈书记的通讯员,正有着这么一层关系,在得知薛向是下了德江后,陈道林才给陆振宇去了电话,招呼他帮着看顾薛向一二。

    却说,五个月前,这位陈书记探访还在明珠被打入冷宫的薛向,透露了想调动的意思后,被薛向引荐给薛安远,薛安远出了把子力气。

    再加上,陈道林背后的大人物运作了一番,今年七月份,这位陈书记如愿以偿地调任了辽东,顶替了那位因为受自由物价区牵连的老书记邓永加,担任了辽东省一号,成了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。

    又因为这位陈书记的调任,有薛安远那么一层关系,所以,他到任后,自然和冯京这位薛系头号大将,演了一出省级一二把手少有的将相和,二人配合得相得益彰。

    政治生活和谐,短短三两个月下来,这位陈书记倒似年轻了不少。五十三四的岁的年纪,本就因为生得精瘦,而显得精神,再把头发一染黑,直似四十多岁的壮年男子。

    既然清癯中年人的身份明了,那和陈书记对坐品茶之人的身份,便也清楚了,正是辽东省省长冯京。

    却说,陈道林一句话罢,冯京哈哈一乐。道:“还真让您给说着了。那猴头别的本事没有。独独上窜下跳的本领,天下无双无对,就是如来佛都压不住。陈书记您想想,这猴头短短六七年。换了多少位子,公社大队,学校团委,穷乡僻壤的萧山县,富裕繁华的明珠市委机关,再加上现在的德江地委,他是能待的地儿,待了个遍,可所到之处。无不是人仰马翻,哪有半刻消停,哈哈,我倒想听听他这回又在折腾什么?”

    陈道林笑着将陆振宇转述的话,简明扼要地同冯京言语了一番。冯京嘴角泛笑,“你说那猴子这会儿还在大吃二喝?如果我所料不差,这猴子一准儿憋着什么坏呢,这猴子的对头这回恐怕要遭殃了。”

    如今的冯京对薛向算是心服口服了,知道这是个机变百出的家伙,当他开始扮猪的时候,往往就是吃虎的前奏。

    陈道林道:“谁说不是呢,在明珠那回,这猴子就是阴着阴着,眼瞧着就要被人吃得骨头渣都不剩了,谁成想,这家伙忽然丢出个手雷来,炸得明珠市委人仰马翻,小陆是不了解这猴子,若是相处得深了,只怕就不会再替他担惊受怕,反倒得替这猴子的对手着急了,不过,话说回来,这猴子虽说跳得很,却是颇有大将之风,行事稳得狠呢。”

    冯京道:“我看咱们还是别操心那猴子的事儿,书记,那个,您看了没,觉得怎么样?”

    陈道林眼睛陡然一亮,抬抬老花镜道,“看了看了,省长,我今天叫你来,就是想跟你谈谈这篇文章,实事求是地说,这篇文章写得真好,省长高才啊,尤其是那条返聘老技工的政策,简直是切中时弊,解了时下国营工厂经营的燃眉之急啊,如果省长同意,我看这篇文章,就以省委的名义,投递内参吧。”

    冯京摆摆手,笑道:“我不过就是执笔,大体思路还得亏薛向动脑子,我可不敢居功!”

    原来,冯京上次就张春林折腾自由物价区时,跟薛向讨论过,经薛向点引,按兵不动,待其自败,果然如愿以偿,收获了省长宝座。

    自那以后,冯京便意识到薛向的政治敏锐性过人,再加上,屡屡言出有中,便总爱找薛向交流,偶尔一通电话,俩人能聊上半个小时。

    而他这份的文件,也是脱胎于上次同薛老三电话交流的内容。

    其实,在薛老三看来,现行体制的国有企业经营模式,因为数十年的积累,实乃是弊端重重。

    但国企改制,涉及到资、社的根本问题,在高层一直存有争议,想动大动作,目前是极为困难的,但做些细枝末节的小手术,还是大有可为的。

    而在这国企经营的种种弊端中,最让薛老三认为刻不容缓要解决的问题,还是国企优秀老技工的退休、接班制度的问题。

    因为,在国企中,大量存在这种现象。

    那就是老子还在当干之年,技术也磨练到巅峰时期,儿子成年了,在家待业了。

    原本老子是高级技工,挣得比儿子多,即便是儿子待业,也养活得起,可关键问题是,这成年的儿子不光要吃饭穿衣,还有娶媳妇儿的人生大事。

    试想,你一没工作的吃闲饭的小子,哪家姑娘愿意嫁你?

    且年轻人久没工作,又容易惹事生非,可现行制度下,乃是以厂为家,想找工作,哪里有那么容易?

    没奈何,只好是优秀技工的老子,提前下岗,让儿子顶了自己的班,早早把这就业指标占了,好解决终生大事儿。

    这技工一家的问题,是解决了,可厂子里的问题来。

    少了一个经验丰富,技术精湛,能创造极大生产力的老工人,多了个嘛也不懂,还得从头学起,简直等于吃白饭的小青工,一反一复,简直损耗惊人。

    此种弊端,简直比裙带关系,任人唯亲,走后门等等,对一个企业的杀伤力还大。

    毕竟这是关系到一个企业的核心生产力和竞争力的问题,很多有名气的大厂,如今的产品却是一代不如一代,跟此种弊端,有不可分割的联系。

    当然,此种弊端,不用薛向提,冯京也知道,关键还是解决之道。

    而薛向恰恰就给出了完美的方案。

    说来复杂,其实也简单,无非是一种特殊的返聘。

    那就是老子下岗,儿子上岗,再返聘老子上岗,不过这老子上岗后的工资待遇,得大幅削减,儿子和老子加起来所得,也不过是老子退休前的所得总和。

    如此一来,可谓是两便。

    从工厂方面说,优秀的技工被保留下来了,就等于保住了核心竞争力,但总支出并没有增加。

    从优秀技工一家来说,儿子的用工指标保住了,婚姻大事儿没了阻碍,毕竟,归根结底,这儿子要的就是个就业指标。

    与此同时,老子儿子同场,父传子业,自不会藏私,且为子成才,只怕会严加训导,也算是为工厂培养了后备技工力量。

    如此方案,虽然稍显繁琐,却是两全齐美,各得其便。

    当然,除了这核心问题外,薛老三还提出许多其他见解,比如小型企业的厂长承包责任制,以及独立而严格的财务审核制度等等。

    当然,许多见解也只能是见解,因为种种原因,许多意见,只怕一时间很难付诸实践。

    不过,冯京却是听进了心里,结束了通话,他便挑灯夜战,做出了这篇雄文。

    当然,他写这篇文章,不是为了在陈道林面前炫耀,更不是寄望陈道林同意以省委的名义上报中央,而是想和陈道林探究,文中的某些措施,有没有在辽东的一些国营企业里,付诸实践的可能和必要。

    却说,冯京自承是薛向出的点子,陈道林却是丝毫不惊奇,突发奇想道:“省长,你说咱们要不要把薛向从德江要过来,这猴子爱折腾,有人瞧不上眼,我却就喜欢他这折腾劲儿,与其薛向在德江陷于争斗的烂泥塘,不如来咱们辽东,踏踏实实作咱们这专摇扇子的小诸葛。”

    陈道林确实极欣赏薛老三,不单是因为薛向在他仕途的关键调动上,使了把子气力。

    而是在他看来,薛向行事,看似跳脱,实际却是谋定而后动。

    薛向捣鼓出那么多看似一定会炸翻天的乱子,而偏偏此人最后都安然无恙,便是明证。

    有些人定会说薛向屡次遇险无恙,不过是有薛安远在背后庇护的缘故,可陈道林就得反问,那位徐公子背后不也是有顶尖人物么,怎么就身陷囹圄,永世不得翻身了呢。

    更难得是,在陈道林看来,那位薛家衙内的眼光既远又准,往往能在他人束手无策之际,弄出点奇思妙想。

    ps:  因为加更的那一张,打乱了顺序,所以今天是上午二千,下午三千,明天就恢复正常了,诸位领导放心,江南的更新不会一直这么绵软的,年关后,就恢复正常,明年五月咱们冲上云霄。